Orbital Assembly计划2026年在太空轨道组装旋转空间站
据外媒报道,美国加州的Orbital Assembly Corporation估计,太阳系首家豪华太空酒店不久将在轨道上开放,届时,将为太空游客提供太空行走、碧昂斯音乐会和美食。据悉,该服务价格为500万美元,为期三天半。该公司计划利用太空发射成本暴跌--SpaceX的飞船可能降低几百美元一公斤--来建造一个巨大的圆形空间站。它将约700英尺(212米)长,在轨道上将由半自治和远程控制的机器人组装
人行道机器人在宾夕法尼亚等州已经被视同“行人”
在达拉斯的德克萨斯大学,一个人行道机器人在人行道上漫步。"我们已经有大约1000个这样的机器人在外面跑来跑去,"Starship的Ryan Tuohy表示。随着小型机器人在人行道和城市街道上的激增,立法也给予它们慷慨的访问权,甚至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案例中,将它们归类为 "行人"。人们对一个荒诞的世界的充满了恐惧,例如,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要躲避沉重的、快速移动的
斯坦福连续发了四年的AI报告,今年讲了什么?
2021 年度的斯坦福 AI Index 报告正式发布,从七大版块出发,探讨了过去一年中的 AI 总体发展情况。由斯坦福大学发起的人工智能指数(AI Index)是一个追踪 AI 动态和进展的非营利性项目,旨在全面研究 AI 行业状况,旨在促进基于数据的 AI 广泛交流和有效对话。刚刚,AI Index 正式发布了 2021 年度报告。报告下载地址:https://aiindex.stanford
暴缺!全球芯片告急,5G手机会应声涨价吗?
文/小匀 来源:新智元(ID:AI_era) ‘今年芯片太缺了,不是缺,是极缺。’ 近期,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发出一段感叹。 全球芯片严重短缺,发出这声感叹的又何止一个米家? 在国内,OPPO realme 负责人也表示,‘高通主芯片、小料都缺货,包括电源类和射频类的器件。’ 索尼首席财务官 Hiroki Totoki称:‘在半导体和其它组件短缺的情况下,我司难以进一步提升
哈萨克斯坦首都年内将试开通5G网络 华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王德禄日前,哈萨克斯坦数字发展、创新和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奥拉兹别克对媒体称,2021年年底前,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将试验性开通5G网络。据卫星通讯社报道,奥拉兹别克表示,目前首都地区的网络运营商已经作好了开通5G通信服务的准备。此前哈萨克斯坦媒体报道称,5G网络将首先覆盖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校区和世博园园区。2022年,5G网络将覆盖努尔苏丹的机场、火车站和大型休闲
NASA“毅力号”首次启动并在火星表面留下足迹
据外媒报道,NASA迄今最大、最先进的漫游者首次踏上这颗红色星球,这标志着科学行动开始前的一个重要里程碑。NASA的Mars 2020“毅力号”漫游者于3月4日在火星上进行了首次驾驶,覆盖长度21.3英尺(6.5米)。驱动为一个移动测试,标志着许多里程碑之一的团队成员检查和校准每个系统、子系统和仪器的毅力。一旦火星车开始追求它的科学目标,预计会有656英尺(200米)或更长时间的定期往返。NASA
官方禁用所有智能功能:哈曼卡顿Invoke Cortana音箱变“哑巴”
据外媒报道,2017年10月,微软曾推出了一款依靠哈曼卡顿Invoke Cortana驱动的音箱产品,售价199美元。如今,哈曼·卡顿通过一项新升级禁用了所有智能功能。 更新后,该设备将无法响应Hey Cortana指令,同时也无法点击顶部的按钮,另外,它还将无法使用任何WIFI功能,这意味该音箱只能作为一款蓝牙音箱使用。甚至连随着音乐节拍而跳动的光这一功能也会被关闭。实际上,更新已经很久了,哈曼
Cell子刊说的“苹果健脑”到底是怎么回事?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这句古老的英文谚语,很多同学在学英语的时候都应该听过吧。关于苹果的各种研究也是屡见不鲜。前不久,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Stem Cell Reports 中刊登了一篇来自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U Dresden)Gerd Kempermann等人的研究论文“Apple Peel and Flesh Co
之江实验室量子传感极弱力测量装置通过里程碑验收
位于浙江的之江实验室6日发布消息,其基于光动量效应的量子精密测量大科学装置近日完成里程碑节点成果验收,性能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之江实验室量子精密测量大科学装置于2019年7月正式内部立项,旨在实现极限弱力和加速度等多种物理量的超高精度测量,突破传统测量方法的理论极限,确立量子传感领域的“中国精度”。经过项目组团队一年多的建设、研发和调试,该实验室邀请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朱诗尧领衔的评审专家组对装置进行
在海洋深深深处游泳的软体机器人
来源:Nature Portfolio 一个以鱼为原型的自供能机器人凭借其柔软的躯体和离散排布的电路,成功克服了世界上最深海沟底部的极端压力。该机器人今后或能用于勘探神秘的未知海域。浙江大学和之江实验室的李国瑞、李铁风等人(下称李国瑞等人)在《自然》报告了一个勇闯未知海域的软体机器人。在作者的精彩演示中,他们的机器人可以在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作业。传统的水下装置使用金属材质的防水外壳来对